他不是邊緣人,他是我們的同學!

作者:黃淑娟

我在這班級二年級時臨危受命接手導師工作,第一天踏入教室就發現冠廷坐在教室後面靠窗戶的角落,整個人趴睡在桌面上。我叫了他幾聲完全沒有反應,詢問班上同學他的狀況,卻是此起彼落的「廢物」、「腦殘」、「白痴」、「自閉」等詞彙來形容他,讓我聽得心痛又震驚,深怕同學的侮辱言語會讓他很難堪,這時倒是希望冠廷熟睡沒聽到,心想這孩子是如何在這個班熬過一年級的日子……。

原來國一的冠廷常遲到而且一來就趴在桌上,遇到放假日他常會自動加長假期,一週會在教室露臉的機會不多,而且人雖來了卻是無聲無息,很難讓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因為他是來學校補眠的。我偶而見到冠廷的真面目是中午吃飯時,他從抽屜拿出已發臭的便當盒出來盛菜吃,這時正在盛菜的同學便如驚弓之鳥快速閃躲,平時也沒人敢靠近他,因為抽屜塞滿放置已久的垃圾。因冠廷身上常有異味,他的座位下常有一大堆沒清理的垃圾,造成班上沒有同學敢靠近他。國一那一年冠廷幾乎不曾參與班上活動也很少和同學有互動,日子久了變成了班上隱形人。

事出必有因,經過多方了解冠廷的家庭背景,原來冠廷的母親在他讀幼稚園時就離家出走再也沒回來看過他,父親不務正業還染上賭博惡習,把教養責任丟給高齡的爺爺,父親甚至還常回家伸手要錢,賭輸錢就對冠廷拳打腳踢,完全沒善盡為人父的職責。冠廷一放學就往網咖跑,肚子餓了還會賒帳要爺爺去付錢,不負責的父親偶而有贏錢回家必給他金錢花,造成冠廷身上有錢隔天就不會來上學。因為沉迷在網咖打遊戲常常沒洗澡及換洗衣服,才會身上散發令人作嘔的酸臭味。

我利用放學時間陪冠廷把抽屜整理乾淨,也把發霉的的餐盒刷洗一番,當時我們師生一起清理出來一堆陳年的垃圾,看到一包已放置半年多乾掉的食物掉了出來,師生兩人當場被這包垃圾嚇到笑出來。我鼓勵冠廷:「 明天起,就是你全新的開始,煥然一新的冠廷要過新生活。」

班上同學看著我對待冠廷的態度也跟著學習,我相信「什麼樣的老師帶出什麼樣的班級!老師怎麼看待學生,學生就怎麼看待您!」長久薰陶的結果,同學不再嘲笑他,最明顯的是冠廷課業也開始有進步,考試成績漸漸出現及格的分數,令同學刮目相看。我還特地以冠廷成績為標準,誰輸給冠廷就要受罰,結果同學還跑來拜託他千萬別考太高分,此時的冠廷第一次有了同學的認同感,我看到這孩子露出驕傲又開心的表情,第二次段考還得到學業進步獎。從此體育課出現了冠廷和同學奔馳球場的身影,那真的是一幅人間最溫馨的畫面。

他,不再是班上邊緣人。

冠廷的案例在今日班級出現頻率有越來越高的現象,學生的問題「根源於家庭,呈現於學校,爆發於社會」,因為現在生而不養的家庭越來越多,老師如果注意觀察班上有活動時,常會發現有些落單的同學神情落寞地遠遠站在一旁,沒參與活動、不願意分組、不喜歡團隊競賽,其實他們不是孤僻而是不知如何與人相處,他的內心渴望有同學的陪伴,因為怕被拒絕而開不了口,怕被嘲笑寧可先築起一道牆防衛自己免得又再受傷。

班上最開心期待的戶外教育,其實對這些同學而言是最感傷的時候,當大家興高采烈在討論遊覽車座位、寢室安排、用餐桌次、出遊小隊時,這些同學他的內心卻是糾結難熬,尤其不經意聽到同學說出不願意跟他同一組或住同一間,甚至要他去跟別班住一起,這些言語說者也許覺得只是「實話實說」,但對聽者而言卻猶如一把利刃直插入心坎裡,「舌頭無骨,但是它卻強得能粉碎一顆心」。

如果他鼓起勇氣參加畢旅或露營,一路上得忍受沒人陪伴的孤單及寂寞,所有旅途的歡笑聲對他而言彷彿局外人在看熱鬧,有些同學乾脆選擇不參加,但不參加並不是他內心真實想法,而是害怕面對被拒絕的傷害。

沒有人喜歡被忽略及孤立,但有些人因不擅言詞表達而把自己陷入窘境中,老師如果願意以身教及言教來帶領善待他,班上同學們在此境教中學會關懷弱勢同學也會漸漸地主動且適時的伸手給予協助與安慰,即使只是默默地陪伴他,也能如寒冬送暖,點燃他心中的光明,別小看這把燭光,那是讓他明白--「你是我們的同學,你絕對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