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之後,我們需要做的是等待

我努力想要改變兒子的生活習慣,但經過多年以後,我卻萌生了放棄的念頭。

兒子從小就是一個字:「亂」。上了小學,每個老師都跟我抱怨他的座位總是亂七八糟,作業漏東漏西。然後我得要安撫老師、鼓勵老師,跟老師一起討論策略,怎麼樣一起攜手協助孩子進步,也要幫老師做一下心理輔導,常讓我覺得疲憊不堪。

生活習慣的建立需要長期練習。因此,從孩子一年級起,我們家就開始一項活動,名為「睡前準備」。睡前準備的其中一個項目是「整理家裡」,具體的做法就是把家裡巡視一遍,把自己的東西物歸原位。歸位之後我會做檢查,其他睡前準備完成之後,才上床睡覺。就這樣連續做了六年,一年365天,總共做了2190次。但兒子的好習慣,因此建立起來了嗎?

兒子上國一,有一天我進入他的房間,一片狼藉。打開他的衣櫃,嘩啦嘩啦一堆衣服掉下來。我說:「原來你之前跟我說整理好,就是這樣整理。」於是我的心裡知道,他的習慣並沒建立起來。我感到很挫折,然後跟他說:「如果有一天,你有了自己的房子,大約是慘不忍睹,你就不用邀請媽媽去你家了。」兒子有些難為情的說:「齁---你幹嘛這樣。」只是既然住在一起,該整理的還是要整理,睡前準備活動仍然持續進行。

一天,兒子跟我說,可不可以跟他一起整理衣櫃?我心想這是發生什麼事?兒子竟然主動要整理衣櫃。他說是家政課作業,要把整理過程拍成影片,我說:「好」,心裡覺得這真是一份很好的作業,希望老師可以常出這種作業。整理衣櫃的第一步驟是先把衣服全部清出衣櫃,第二步驟是分類,第三步驟是淘汰,第四步驟是摺好放回去。因為每年都進行2-3次,兒子應該已經學會,我問他:「需要我幫什麼忙?」他說需要我幫他一起淘汰,於是我們一邊進行、一邊錄影,結束後兒子進行剪輯,完成了他的作業。

過一陣子,兒子開心的跟我說,他得了全班最高分,老師還把他的影片放給全班看。然後有一天,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兒子主動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我私底下問先生:「你有叫他整理嗎?」先生說:「沒有。」我心想,原來還有這麼一天。我沒有特別稱讚他,只是跟他說:「如果有一天,你有了自己的房子,或許可以邀請爸爸媽媽去你家。」兒子笑了,突然間感覺和兒子有一種幸福感升起。

那麼,從此以後大家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了嗎?並沒有。只是兒子開始會主動整理房間了,雖然久久一次,但是比起以前完全被動的狀態,我覺得實在是好很多了。因為整理的種子已經在他心中發芽,因此,我跟自己說:「努力之後,我們需要做的是等待,等待不是放棄,而是持續做該做的事情,不要因為看不見進步而放棄。」等啊等,等啊等,等了很多很多年,有一天,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良善的種子是有可能發芽的,只要我們紮紮實實的把種子埋進去,並且老老實實地給予灌溉,剩下的,就是美好的等待。